出版社邀稿:“掠夺性期刊”实际案例破解

◎前情提要:本校老师收到出版社邀稿,心生疑窦,因此询问图书馆员:此期刊是否适合投稿?以下逐步抽丝剥茧。

疑点1:频频催促邀稿

殷切热情的邀稿,除了来信两次,还邀请研究者在在线即时面谈讨论。

 

疑点2:强调过往合作对象,拉近距离

对方在信中提到曾与大学的研究者合作,诉求交情匪浅,拉近彼此距离,但这些事情不易查证。

 

疑点3:强调本刊文章也被某某数据库收录,条列出且附上链接

注意!看到此类链接,应利用工具检查,而非直接点击所给的链接!

对方说此期刊会收录在 IngentaConnect 数据库,虽然确实查到相同名称、出版社的期刊,但在 DOAJ 等期刊名录网站查无 ISSN,令人存疑。我们在台大图书馆SLIM系统搜索到相同刊名的期刊,但 ISSN 不同,且 JCR、Scopus 数据库都查不到此期刊。

 

疑点4:确认是否为OA期刊

承上点,虽然此刊有收录在 IngentaConnect 数据库,但实际进入 DOAJ 数据库,以期刊的名称、两组 ISSN、出版社查找,并无此期刊。

由于 DOAJ 数据库是收录具有同侪审阅 (Peer-Reviewed) 的OA期刊,所以,我们改从全球性期刊书目数据库 Ulrichsweb 搜索该ISSN,也是查无数据。

 

再次提醒,查证过程中,请勿直接点击信中所提供的链接或附加文件,一来网络安全考量,以防中毒、电脑遭黑客入侵,二来是必须使用学术工具,即使信中所提供的“期刊官方网站”,也应自行尝试从Google搜索、辅以相关专业学会的网站查证,确认是否可直接指引到该网站,并查看网站内容。如果刊名相似无法判断时,可查找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方可准确指向单一期刊。

作者:学科服务组

本文更新历程:2019/2/23、2019/3/28、2024/5/27、2024/10/16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