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围绕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领域科技创新、国家重大需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享共建20余年,率先开 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地球系统科学综合数据库群,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奖项130项,参加“十一五”、 “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心实现了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从无到有,由国内走向国际的重大跨越。提供大气圈、陆地表层、陆地水圈、冰冻圈、海洋、极地等地理数据。
中心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1)以完善科技资源收集保存与共享服务体系为基础,提升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能力,中心履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领域数据汇交、收集与保藏及开放共享服务职责,持续提供公益性、高水平共享服务;
(2)以强化科技资源开发应用与分析挖掘利用为重点,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成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产品研发中心,高效支撑国家科技创新需求;
(3)以保障科技资源的安全性、规范性、开放性为核心,成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析、管理与共享共性技术与软件工具研发中心,提供网络化、社会化共享服务;
(4)以加强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创新性人才队伍培养为手段,成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科学创新研究和数据科学家培养基地,保障科技资源可持续开放共享;
(5)以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为指南,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成为地球系统科学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提升领域数据共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标国家战略科技布局,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主动跟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工程战略咨询,国家智库等的需求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多样化综合科技支撑服务。截止2020年,中心注册用户总量达13.5万人,网站浏览量(PV)超过3.77亿次,已开放共享数据集3.5万余个,数据资源量超过2.14PB。通过多元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多方位、全面的优质服务,已拥有一批稳定的数据用户群,用户覆盖150多个国家。
中心按照“圈层系统-学科分类-典型区域”多层次开展数据资源的自主加工与整 合集成,已建成涵盖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陆地表层、海洋以及外层空间 的18个一级学科的学科面广、多时空尺度、综合性国内规模最大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库群,建立了面向全球变化及应对、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 范、自然资源(水、土、气、生、矿产、能源等)开发利用、地球观测与导航等多学 科领域主题数据库115个,数据资源总量超过2.0PB。
主要参建单位包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负责地理资源及物候数据专题库建设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负责湖泊科学专题数据库建设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负责土壤科学专题数据库建设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负责黑土与湿地科学专题数据库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负责地球物理科学专题数据库建设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负责南海及印度洋海洋科学专题数据库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负责东亚古环境专题数据库建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黄土高原专题数据库建设
河南大学、负责黄河中下游专题数据库建设
重庆师范大学、负责西南山地专题数据库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负责长江三角洲专题数据库建设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负责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题数据库建设
清华大学、负责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题数据库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负责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题数据库建设
武汉大学、负责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题数据库建设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负责流动人口专题数据库建设
河海大学、负责水文水资源数据库建设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负责沙漠专题数据库建设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海洋环境遥感专题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