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南、北两极,人迹罕至,保存了大量的地球气候、环境、岩石圈演化、人类活动以及外太空诸多事件的精细记录,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和科学资源,是科学家正孜孜不倦阅读着的科学巨著。科学家在极区布设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采集冰芯、生物、沉积物、陨石、岩石和化石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研究。
自1984年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中国开展了大量的极地科学考察工作,建立了一船三站(雪龙号考察船和南极长城站、南极中山站、北极黄河站)的极地考察体系,迄今为止共组织了22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年度的北极黄河站考察,除考察站及邻近区域的考察外,还在南极大陆的重要区域开展考察,包括18次南大洋海洋调查、3次埃默里冰架考察、4次格罗夫山考察和5次内陆冰盖考察。中国历次南、北极考察队在两极的冰雪世界里采集了大量珍贵的雪冰、动植物、陨石、沉积物、岩矿化石样品和标本。
“极地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即是汇集上述极地样品和标本的分布式“仓库”,主要为那些试图开展相关的极地研究而又没能去现场的科学家提供标本及其信息,提高极地珍贵标本资源的利用效率。
2005年12月,《南、北极生物和地质标本标准化整理与共享试点》(编号:2005DKA21406)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和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计划的组成部分,本平台的建设正式启动。
平台建设由国家海洋局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持,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等所属的若干研究机构共同先行发起建设。极地考察管理部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平台主持单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以及各极地资源单位将共同组成极地标本资源共享理事会,组织协调各资源单位开展极地标本资源的管理与共享。
根据极地主要标本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平台由一网五库组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建有南极陨石样品库、极地雪冰样品库,并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极地沉积物样品库,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建有极地岩矿标本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同建有极地生物标本库。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建立极地标本资源共享信息网BIRDS(http://birds.chinare.org.cn),提供各类极地标本资源信息的查询与管理、标本申请受理等服务。
在未来几年里,随着极地已有标本资源整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极地采集区域的扩大,平台的标本种类和数量将有较大的增加,能够为国内外科学家提供更多的极地标本和样品。
LOGO简介:“BIRDS”的含义是五类标本库的英文首字母:Biology Depository (极地生物标本库)、Ice-snow Depository(极地雪冰样品库)、Rock Depository(极地岩矿标本库)、Deep-space Deposi-tory(南极陨石样品库)、Sediment Depository(极地沉积物样品库)。